小秋秋是名符其实的“麻风村的孩子”。她在这里出生,全部的童年世界是这银杏树下的村落。她健康地成长,在菜地和竹林间飞奔,而她的邻居们,全都是像妈妈一样手脚畸残、面容模糊的爷爷奶奶。阳光下,他们坐在轮椅上,乐呵呵看着这个小孩子在院子里欢笑,小秋秋是全体麻风休养员的“下一代”,像一束饱含希望的光芒照亮他们。
穿着白大褂的叔叔阿姨们同样把小秋秋捧在手心里。实际上,几个医生护士的小孩子时常过来和小秋秋一起玩耍,他们分享玩具,共同认字,村子里常有几个小孩子欢乐的身影。
小秋秋天长大了,大家知道,他们不能永远把小秋秋留在身边。这个孩子应该和她所有的同龄人一样,走进学校,走向社会,书写自己的人生。这是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于是他们帮助联系了小秋秋老家一所小学。银杏树价格。
小秋秋要去念书了!这个消息,让整个麻风村都热闹了起来。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在为小秋秋捐钱。不断有休养员摇着轮椅,来到小秋秋的母亲前,掏出一沓厚厚的零碎钱:“这是给孩子买铅笔的……”
12年8月的,大家在香樟树下为小秋秋开欢送会。这个平日里活泼欢闹的孩子,那天一改常态,两只手臂死死抱住银杏树“哇哇”大哭,说什么也不肯走。银杏树苗价格。
医生虞斌回想起来,不禁感慨:“那场景,一辈子只要经历过一次,再也不会忘记。”护士归婵娟擦去眼泪,蹲下身,柔声向小秋秋许下了诺言:“你放心,叔叔阿姨会一直照看着你。”
他们正是这样做的。小秋秋刚到学校,住院部医护人员多次给学校领导和老师打电话,告诉他们麻风病的知识,请他们多多关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和谐友爱的环境。这个孩子从小玩伴不多,到了学校和同学之间相处得如何,成绩怎么样?护士们在工作之余挨个儿给小秋秋打电话,和她聊天,勉励她自立自强。季节变换,该添衣了,护士们给她寄去厚厚的羽绒服。
寒假里,小秋秋回来了。她摸着脖子上的花丝巾,告诉每一个围上来的亲人:“这是王景权叔叔送我的礼物!因为我在期末考试中语文考了全班!”
归婵娟欣慰地笑了。这个孩子已经完全走出了那片时隐时现、令人担忧的阴霾。那曾经纠缠着麻风病人、还要吞噬他们下一代的凄惨命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山东银杏。
她向四下望去。老人们正坐在轮椅上,聚精会神地听小秋秋讲学校里的故事,不时快乐地大笑。自己这一代青年麻防人的坚守,不正是为了这样的时刻吗?
经年累月的陪伴能够抚平苦痛,恒久的耐心与关怀可以汇聚希望,这是奉献的意义。这一刻,这个“80后”的年轻护士收获了自己人生的高贵与幸福。
老一辈麻防工作者感慨,也许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休养员。这支青年团队很早意识到,麻风休养员的心理重塑,比其肢体的康复更为重要。
谭又吉在大半年时间里没有过的休息日,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去浙江大学进修。11年,他顺利地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为休养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本是额外的工作,但上柏住院部的年轻人们却甘之如饴。
王景权在这山坳里埋头苦干十多年。匮乏的科研条件并没有阻挡王景权奋发研究的冲劲。他和同事们申请了中国荷兰麻风病防治合作卫生系统研究项目,遍访各类人群,研究并撰写《麻风病家庭和社会歧视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等多篇论文,在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群甘于奉献的年轻人绝不甘于平庸。偏僻孤寂的麻风村同样是成才的沃土。研究学术、专攻护理、组织活动,每个人都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有梦想的人生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