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观点认为,银杏树是抗病虫害极强的树种,但本产业区内目前有3种地下害虫和9种枝干害虫,严重影响着银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介壳虫在银杏园内传播之快,危害之大前所未有,如防治不及时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银杏灾害性虫害。
生态平衡失调
早在1990年前后,受银杏益驱动,产业区内农民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大力发展银杏 产业,将产业区内的其他树种大面积砍伐掉,甚至部分村庄栽植清一色的银杏村。这从生态 学角度来讲,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其他树种的消失,病虫数量变化较大,可病虫害种类变 化很小,大量病虫围攻银杏树,通过近几年的病虫繁衍生息,逐步造成银杏树病虫大面积发生的趋势。
银杏树上介壳虫来源桃树园
据调查结果证实,早在1990年间,产业区内一桃树园遭砍伐后,树体堆放银杏树园地头的路沟内,传至银杏树上。因虫体小或少未被发现,直到3 -4年后,04年5月虫情调查时才被发现后经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鉴定为桑盾蚧。
宏观调控失真,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银杏树上介壳虫被确定为桑盾蚧后,农技人员将病情和防治方案上报政府,要求加强防止,但农户自主各自为政,宏观调控失真,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防治措施不当,病情进一恶化
农户各自把持自己的银杏园,施肥、病防等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农户购置机器 四处为他人防治。由于药品不对症或药质差,机器自身又充当了害虫传播的载体,这也是病情进一恶化的原因之一。